大揭密!三招保密防跌保骨運動

 大揭密!三招保密防跌保骨運動

作者: 骨科黃俊傑醫師

我們都知道"要活就要動"、"運動能夠讓人更健康"但是什麼運動做了對骨質改善才有效呢?做錯運動項目雖然沒害處,但是可能花了時間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好處!不知不覺中,骨質仍然在不斷流失。接下來,骨科黃俊傑醫師帶領您了解骨質疏鬆的造骨運動,做什麼項目?強度多少?如何搭配不同運動?做多久可以看到成效?

沒有重力衝擊,肌力骨質易流失

NASA美國太空總署在2009年發表的論文,在2-3週的太空旅程可看到太空人全身的肌肉量與力量迅速減少2成,尤其維持姿勢的背肌,而在太空中待3-6個月後,肌肉量最終會進入新平衡流失達3成,肌力僅剩一半!骨質流失也同樣驚人,待在太空中前2週,首先觀察到尿與糞便中鈣質流失量大增6-7成,接著骨質密度以每個月1-2%速度流失,出任務6個月平均減少%骨密,若一趟火星任務需花2.5年,肯定會骨質疏鬆,因此NASA正在努力研發新科技甚至考慮投藥來減少太空人的骨質疏鬆。一回到地球,又感受到重力,這些太空人感到全身肌肉痠痛小腿痠痛,跟腱過緊與足底筋膜炎。直到回到地球2個月,肌肉與力量才逐漸恢復,骨質密度的恢復相當慢,復健一般要比任務的時間要久,甚至要3年骨質才會恢復。

這告訴我們什麼?看似靜止不動的骨頭,其實無時無刻都能偵測到重力的變化,適當地做出調整,而為何快速流失鈣質,可能是因為無重力環境下,荷爾蒙副甲狀腺素與維生素D的分泌減少有關。跟太空人相同,長期臥床與脊髓損傷病人,經歷的類似的鈣流失(-180 mg/day )、維生素D不足、鈣吸收不足、血鈣過高、骨吸收指數上升、造骨指數持平。

選錯運動,骨質照樣留不住

2008年的一篇芬蘭研究觀察到,非負重的運動員如自行車、游泳選手,跟其他有負重運動相比,其髖部骨質密度較低的現象,這引起了科學家的假設與新的研究方向,是否地心引力或者重力才是引發刺激骨質增加的主要因素。一個長達七年的觀察性研究,男性自行車運動員髖部骨密度低,髖部骨折風險過高,研究中作者建議交替其他運動(舉重、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或其他高衝擊性活動)作為單車訓練以外的補充,以減少骨質流失。同理可證,對於停經後婦女,騎單車雖能增進整體健康,但是仍需要負重或衝擊性運動,才可能增加脊椎與髖部骨質密度。

有動一定比沒動好


在診間常聽到病人說:"醫師,我每天走路三十分鐘"就這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-走路來說,雖可改善停經後婦女"髖部"骨質密度,對脊柱、前臂橈骨、全身骨質密度沒有效果。

什麼運動才能真正保密防跌呢?


保骨運動第一招 衝擊有氧運動Impact aerobic exercise


與衝擊有氧運動相比,非負重有氧運動(騎自行車和游泳)通常會導致較低的BMD,一個運動方面的研究表明,65歲以上44位老年跑者與久坐不動的對照組進行比較,發現跑步者的全身骨質密度明顯較好。鍛鍊6個月下來,與對照組不運動相比,脊椎、髖部骨質密度顯著增加。跟非衝擊性運動(腳踏車、游泳)相比,兒童、青少年參加高強度衝擊性運動較能增加骨質。

保骨運動第二招 阻力運動resisted exercise


高強度非衝擊性阻力訓練,可以增加髖部的骨質密度,配合脊椎阻力衝擊有氧訓練是最好的訓練組合,阻力要多大才夠呢?使用中高強度阻力訓練 (70-90%最大肌力 1RM),每個動作8-12下,3-4回合,每周2-3次,能夠使停經女性維持髖部骨質密度。年老骨鬆患者與骨質缺乏者,阻力訓練對日常生活維持有幫助。阻力訓練建議每周4次,阻力+速度同時,高強度阻力70-90%1RM,6下

加強背部肌力,可減少停經後骨鬆女性脊椎骨折機率,也可以減少跌倒風險,與平衡感。即使脊椎有做過骨水泥灌注微創手術的病人,加強背部肌力運動也可減少新發生的脊椎骨折。

保骨運動第三招 本體覺、平衡感、本體覺訓練: proprioception training


阻力、平衡感、本體覺訓練,能減少跌倒次數,增進功能,動態平衡覺,生活品質,18週 4.5個月下來,訓練組比對照組更能減少跌倒發生率達38%77個停經後女性,太極拳(每周三次、訓練12週),與對照組相比,增加17.8%股四頭肌肌力,26.1% 靜態平衡。停經後骨質減少女性,訓練24週之後,步距加大,軀幹穩定性增加,減少跌倒次數。

參考文獻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案例分享3]✨鎖骨骨折微創新境界!!1公分傷口即完成固定

[兒童骨科] 😇 小孩學武術防身,安全嗎 ?